查看原文
其他

王川:悟生命,悟艺术

阿尔法君本人 ArtAlpha艺术阿尔法
2024-08-30


点击上方 “ArtAlpha艺术阿尔法”,进入公众号,关注我们,及时获得专业独到的艺术行业资讯和深度报道。

艺术家王川




对我来说,没有抽象和具象之分,绘画是一种安分守己。它来了,也去了,我们几乎不可能掌控明天……无常是一门必修的功课,我心安理得地活在当下,时刻保持一种觉察。

——王川




王川是中国当代艺术从无到有的见证者,也是亲历者。从伤痕美术到85新潮,再到现在艺术图景的一派繁荣,他都悉数经历。


他的艺术探索涉及油画、水墨、综合材料、行为......他开启了中国抽象水墨的先河,是第一批在海外广受赞誉的中国艺术家之一。他在艺术生涯蒸蒸日上的时候身患绝症,又奇迹般地恢复健康,令人惊叹。


近年的创作中他继续在抽象的探索上迈进,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如今他从1985年至今的回顾展在坪山美术馆开幕了,借此,我们再次共同回顾——王川的艺术


01

从做着画家梦的少年 

到获全国大奖




王川出生于1953年,他的早年艺术之路可谓坎坷,小时候因身份原因在学校倍受歧视,读完初中就退学了。


十几岁王川就关起门来自修绘画,而彼时能看到的教科书极为有限。


王川非常不容易的找了一位老师,偷偷学习画静物。


1970年,王川到贵州、广西、湖南的山沟里面修铁路,每天在山洞里干很久的体力活。虽然很累,他还是挤出一点时间给工友们画肖像,幻想着今后有一天能够成为一个画家。


之后王川被调进成都铁路机械厂,他终于有机会被派到上一级单位去画连环画,在那里他接触到一些高级知识分子,与他们的交谈中获得了不少启发。



王川在四川美术学院的第一张素描



1978年是王川艺术生涯第一个转折点,他考进了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全系十二位学生中,王川的素描基础是最好的。


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王川与何多苓、王亥三人借了一间空闲的教室画画。在这间画室中诞生了王川第一幅获奖作品《再见吧!小路》,让他一举成名




王川 再见吧!小路  150X80 cm   布面油彩  1980年



《再见吧!小路》是伤痕美术的代表作,画中表现的是女青年在离开农村的时候,心情复杂地回望这片土地。


通过画面背景中的小路与女孩的伤感、迷茫的表情反映出她人生的经历,她的脸庞被早霞或夕阳所映红,不管怎么样,再见吧,过去那些“令人伤感、迷茫的日子”,将消失在这条小路上……


而这幅作品的获奖也是很偶然,《再见吧!小路》因为“人物脸色画得太差,看上去很惆怅”被定为未完成的作品而落选。


王川后来与同学一起,把作品偷偷塞进装满参展作品的卡车里,才得以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中展出,并获奖。




1981年,王川(左)与何多苓摄于成都,背景作品:王川作《幸存者》(左)、何多苓作《春风已经苏醒》(右)



在1981年创作了《幸存者》之后,王川的名气更大了。但就在此时,他突然从纯写实的创作转向了抽象的艺术,前后的变化几乎没有过度,这对当时熟悉王川的人来讲是非常意外的。


这样的变化还要归因于中国美术馆的一次展览。


1981年,王川去北京开会,当时正巧“波士顿博物馆美国名画原作展”在北京展出,当时的中央美院院长江丰就向华君武建议,让这些拿奖的艺术家去看这个展览。


当时有几十位参加青年美展和第六届全国美展的艺术家在北京领奖,包括程丛林、罗中立、周春芽等人,都去了这个展览。


虽然展出的70幅作品大多是写实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艺术家也在展览中,包括波洛克的《第十号》、霍夫曼的《曙光》、克兰的《普罗布斯特一号》等等。



1981年王川在中国美术馆弗朗兹·克莱恩的作品前



王川在和周春芽看了弗朗兹·克莱恩(Franz Kline)的抽象作品以后,震惊之余,在对艺术的认知上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他和周春芽还研究到底克莱恩是先画的黑色还是白色,王川更认为,这幅画与中国书法有相通之处


如果说这次展览对于中国艺术学生的冲击是打开国门后看到西方原作的第一次震撼,那么其中的抽象画则是这种震撼的核心


在王川眼里,抽象的丰富性和主观性相比于写实更具表现力和魅力。他和美院同学讨论,认为怎么画画可能比画什么更重要,也就是画的形式可能是大于主题的


王川还听了波士顿的策展人在研讨会上的发言,从此确定了要坚定地走抽象这条路的想法,而且一发而不可收拾。



王川于1983年四川成都中铁二局工作室



02

从水墨到观念

他找到了抽象的出路 



王川当时在学院学的是中国画,想转型画抽象画,始终觉得很尴尬。因为美术学院的氛围中写实仍然是主流,在多次尝试后,王川觉得自己画出来的东西还是僵死的,用笔的造型也还在学院的条条框框里。


那时正好偶然碰到从深圳来成都的朋友,《现代摄影》杂志缺美术编辑,问他愿不愿意去,王川欣然答应。




1986年王川在深圳



1984年王川来到深圳,这里的环境跟成都不一样,开放而现实。在做了《现代摄影》的编辑后,王川看了大量的外国图片,大量的资料,印象很深,视野也打开了。


1990年代初期,王川从现代主义经典中大量汲取养料,用沉郁瑰丽的彩色、拼贴、装置的手法,硬边、几何抽象的造型,对生命、时间、历史等进行哲学思考。



王川 时间的指标 布上油彩  300cm x 200cm x 3cm  1992年


王川 圆  200x150cm  布面油画  1993年



艺术家王度有一次在与王川的聊天中说,“其实画水墨很有可能性,因为油画我们受学院的影响太深了,而水墨有它的偶然性,也有下意识的东西在。”


那一天,王川反复画了一夜,画了20多张水墨,也就是在那天晚上,王川在宣纸上的创作感觉终于打开了


“记得是1985年11月的一个晚上,我偶然在宣纸上画画,这是一个没有机会思考的空间,便成了我放下的一切包袱的重新开端,无意识的流动如气流一般溢出,生命的原动力真实地变成有血有肉的灵魂,这些活生生的生命形象犹如一种实在。


我第一次内心直观这个世界,我以为这是一种生命的体悟,认同自然和取向自然了,我开始把握心态的那种随机应变,走到了艺术发生学的基点上,水到渠成凭自己兴趣自在的游戏,这恐怕是一种无为的态度,它使一个生活贫困的人真正获得了富有,也成了绘画的事实。”



【左】纸本水墨7号 70x69cm 1985年
【右】纸本水墨18号 69x69cm 1985年


王川,1985 No.20,纸本水墨,136×54cm,1985年



之后的几年王川再也没有画油画,一直在画纸上,他研究赵无极、萧勤的作品,运用了很多技巧。


旧的笔墨传统被解构,新的笔墨在解构的过程中应运而生。


王川在艺术上是幸运的,因为他卸下了身上的包袱,试图开创出一条纯粹的、在视觉上包含中西方经验、传统和当代经验并存的道路。



03

签约香港画廊 

第一批进入艺术市场的艺术家




王川一直关注各种点、线、面在纸上或布上的关系。也在世界抽象艺术的佼佼者,包括艺术家赛·托姆布雷、弗朗兹·克莱恩、巴内特·纽曼、克利福特·斯蒂尔当中汲取经验,不断实验着自己的面貌。



赛·托姆布雷《无题(纽约市)》油画颜料和蜡笔,1968年作



从80年代中一直到90年代,王川进行了写意式的抽象造型、油彩结构的谨严的块面抽象、阳刚深厚的水墨结构抽象等,一步步探讨可能衍化出自己面目的图式。



【左】王川 纸本水墨作品  1985年

【右】王川 纸本水墨15号 130x97cm 1986年



1986年,香港艺术中心的画廊总监陈赞云(MICHAEL CHEN)到深圳《现代摄影》交流,同行的是香港汉雅轩当时的艺术总监。


他们对王川的作品很有兴趣,觉得“游戏性很强”,并将他的作品推荐给汉雅轩的主人张颂仁。


不久,王川的作品被张颂仁安排在意大利法拉拉博物馆做展览,反响非常好,观众对王川中国水墨作品中所传达的西方表现主义的意向非常惊讶


不久之后,张颂仁就和他签订了十年的合约,王川也成了最早签约香港画廊的中国艺术家之一。80年代末,他的个展在台北、香港和纽约举办,作品被画廊推介到市场的最前沿




80年代王川与陈福善于香港汉雅轩画廊



这时候,一次展览现场的行为艺术,又为王川的艺术生涯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80年代在深圳的的淘金、90年代的炒股、楼市等泡沫都在这个经济特区上演着。王川目睹着因为“贪婪”带来的乱象,在1990年推出了“墨 · 点”的装置展览


这个展览是王川摸索“极少主义”的尝试,也被誉为中国“观念主义水墨”的标志性的起点


这个展览耗用了200多米宽,60米长的白布,整个展厅上上下下都被包了起来。一些作品平放在地面、悬挂于墙壁,还有被置于天顶。白布上的“墨点”给人掉入陷阱的错觉,构成了诡异的气氛。



1990年“墨 · 点”装置展览现场




王川在“墨 · 点”展览现场



“王川的点是精神的凝聚,不仅是图式的推理。如果说‘抽象’图式的精神意义在于表现了心境的‘象’于真诚的艺术探索中也应表现出生理的‘象’。王川把心理和哲理的症结浓缩至极限的一笔一点,也可以说是把生理的矛盾症结聚至于一点。”

——张颂仁《精神生活手稿》



1989年,王川与王石于“墨 · 点”展上对话,王石带摄影组来拍摄了展览过程



之后王川又参与了成都“中国经验”画展、香港“中国新艺术”,1992年的广州双年展等好几个重量级当代艺术展。


王川在这些展览中不但展出了他的水墨作品,他系列的综合材质作品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至此,王川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先行者,涉猎范围遍及油画、水墨、综合材料、行为艺术等领域,完成了令人赞叹的探索。



【左】王川,1992 No.5,布面油画,100×80cm,1992

【右】王川,1992 No.6,布面油画,100×80cm,1992


王川,1995 No.5,纸本水墨,96×90cm,1995


王川,1997 No.37,纸本水墨,94.6×179cm,1997


王川,1997 No.37,纸本水墨,94.6×179cm,1997




04

绝望中的重生与悟道 




1998年,王川被诊断出胃癌第三期并做了胃切除百分之八十的手术。


在家里养病的时候,李华生带着他到四川的青城山、乐山、峨嵋山到处玩,手术之后的化疗没有再做。



1999年4月王川在成都窄巷子



2002年王川再次化验出癌细胞活跃,医生劝他化疗,但他却做出了不再化疗,而是只身一人去尼泊尔喜马拉雅山的决定。


本来想找一个不会给家里增加负担的地方,结果在旅行中王川迷了路,走到原始森林里去了。这里一般听到远处的声音都像在近处,他在里边转来转去,结果都在原地打转。


好几个小时过去了,一直走到到黄昏,王川突然发现短裤下边全是蚂蝗,大约三个小时的时间,王川和蚂蝗都在寻找“出路”。


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水里漂来了一片老叶子,不紧不慢,就像一艘漂泊不定的船,它要去哪里,并不知道。就是在那个时候,王川彻底放弃自己,“我想我也去做‘老叶子’好了,也去‘漂泊不定’。”


后来两个警察将他送到了安全的地方,这时他才发现腿上全是血。简单处理了伤口后。他将本来准备了结自己而带的安眠药,吃了两颗就睡着了,两天以后醒来,腿上的伤口全部结疤。


当他回到了成都后再做检查,发现癌细胞已经大面积坏死,整个人宛如重生。


当真正的打开身心,‘放弃’让你找到自在,而找到‘自在’,才能找到生命,才能找到‘家’”,王川说。



2002年王川在尼泊尔波卡拉



痊愈后王川住到了离深圳60多公里之外的南澳,这里远离都市,空气清新,水很干净,人也很少。在那里的两年,每一天,王川都会呆呆地看日落。


当地的农民教会了王川如何从云的形状判断台风什么时候到来,教他吃没有受过污染的小鱼而不是大鱼。


因为这场大病,王川深感时间的宝贵,2006年,他在深圳画院客座时期一年画了80张作品,每天画画,直到手拿不住笔,仿佛绘画也变成了他个人心灵的修行



2003年10月王川在深圳南澳海边 




05

近年的创作 

“盒子”与“家”



批评家林似竹是这样评论王川的水墨抽象,

“王川的水墨作品潜藏能量的底蕴,这种能量气场在纸上铺陈开来,通过各种大大小小,虚与实,粗与细,干与湿的点、线以及块面演绎出千奇百怪的局部回流,而同时又很少形成主题性大面积的漩涡,正好像一条条柔缓平稳的河流。

线条的疏密在空间的动与静,呈现出这种运动之中聚散、开合、穿插形成多种形态,体现了精、气、神、血、骨的气场。网状般地趋向无极飘渺。”



王川,1999 No.18,纸本水墨,69×69cm,1999


王川,To Jose Carreras,布面油画,150×180cm,2007

王川,人行天桥,布面油画,140×200cm,2006



王川2015年以来的作品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形象”。像一个房子、一个帐篷,又像是一个稚拙文明的圣迹。


其实在王川住在南澳的时候对这个形象的思考就已经有了。


他觉得人住的地方只是一种假定,是人类投射的一种栖身之地而已,房子是虚构的,安心吾家的人只能画画房子,但它其实很虚无。所以他画中的“房子”其实也是“盒子”。



王川,宋庄之八,布面丙烯,150×200cm,2016

王川,无形的盒子,布面丙烯,194×162cm,2016



王川真正开始“盒子”系列的创作还是源于西安。赴西安参展的王川在酒店楼下的唐壁画展中,一眼望见了仕女手中的“匣子”。


“看到它,我一下就明白了我们这么多年所谓传统建筑的形制从何而来,我一下明白了过去为什么老师一直要我们勤练基本功。”王川表示。



王川,9B. Box,布面丙烯,45×60cm,2019



最早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英国人菲利普·多德,将王川2015年的作品画面中出现的“盒子”形象视为是一具皮囊,或者是“家”。“家”的感觉显现于这些画作中,但又若隐若现难觅踪迹。


这些作品潜藏着能量底蕴,往往让人们联想到东方哲学,从而引申到深层文化的交流。



王川,深圳,深圳!,布面丙烯,200×150cm,2022


王川,深圳,深圳!,布面丙烯,200×150cm,2022(中)


王川,深圳1号,布面丙烯,120×140cm,2022


王川,2022年第2号,布面丙烯,100×100cm,2022




06

坪山美术馆 

“方-圆”



2022年9月13日,坪山美术馆主办的王川:“方-圆”向公众开放


本次展览是坪山美术馆“深圳当代艺术家系列”的第四个项目,由策展人姜俊策划,呈现了艺术家王川从1985至今创作的23件作品。





这次王川个展的标题是“方-圆”,一方面取自于他创作中的两个核心元素“方”和“圆”,另一方面正是希望勾勒出他艺术创作的本质,即“居于中”的状态。


“方-圆”同时还有规矩和法度之意,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先行者之一,展览也重新梳理了王川的艺术贡献和成就。


80年代至今,王川以自己特立独行的态度、勇敢的探索和奇遇般的生活阅历塑造了独特的人格,跨越了艺术的进阶。


让我们在这次难得的回溯王川艺术生涯的展览中,一睹他从85新潮一直至今的艺术探索与变化,进入他对创作和生命的感悟。



坪山美术馆,王川:“方-圆”展览现场





关于展览


策展人:姜俊
出品人:刘晓都
公众开放时间:2022年9月13日
开幕活动时间:2022年11月5日
地点:坪山美术馆6层
地址:深圳市坪山区坪山街道汇德路

指导单位: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主办单位:坪山美术馆
支持机构:千高原艺术空间







“  本文为原创,图片来自千高原艺术空间及艺术家,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欢迎关注我们的视频号







往期 · 推荐


谷浩宇:人生如劲旅,这是一条很长的路

赵无极2.78亿港币领衔全场,众多艺术家破纪录,佳士得香港春拍战报

这家画廊20年前就开始代理严培明,是卡特兰的最早支持者,ArtAlpha专访MDC画廊亚洲区总监荷心

9.22亿美元!苏富比缔造拍卖史成交最高单一收藏家拍卖纪录“麦克罗威珍藏”

最昂贵的20世纪艺术品诞生!安迪·沃霍尔作玛丽莲‧梦露肖像13亿元成交

多图预警 | Met Gala 全接触,金狮奖艺术家献作品,红毯造型大合集

毕加索领衔,5件过亿,4.5亿钻石成整晚最高价,苏富比香港现当代艺术晚拍战报(多图预警)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国家馆、平行展现场直击

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现场直击,ArtAlpha专访中国馆策展人张子康,了解“元境”背后的故事

不可控的时间和暴涨的成本,疫情和战争阴霾下的国际艺术品交流现状

2022环球艺术市场报告出炉!全球市场强劲复苏,中国为最大的公开拍卖市场,NFT成新看点

他们将艺术会客厅带到三里屯,破圈跨界打开增量市场,做艺术赋能社会的践行者

那个用动物标本做作品的艺术家回来了,再现30年来最有争议又令收藏家垂涎的作品

年轻收藏家在别墅里开空间,与拍卖行、设计师联手在春日呈现极简艺术生活

「奈良美智」大型个展今日登陆余德耀美术馆,展览现场抢先看

亚洲买家竞得5亿元马格利特,新晋艺术家成交火爆,苏富比伦敦精彩回顾

杨媛草,曾经的“综艺女王”,如今的佳士得中国区主席,上任半年经历了怎样心路

巴斯奇亚9416万元成交,新晋艺术家表现亮眼,佳士得首场上海-伦敦联拍战报

洛杉矶弗里兹艺博会火热开场2022,艺术重燃西海岸

谜一样的画家维米尔,史上最大型回顾展就要来了

美术职高132中学往事

美不胜收!艺术家的“家”,艺术灵魂的栖息之地

看雪中KAWS,零下15度野外穿越,听亲历者讲述KAWS HOLIDAY长白山站的神仙体验

说好的安全和不可更改呢?NFT频繁被盗到底是为什么

2021年那些拍场中的高光时刻

配货、waiting list、大画廊的倾销?繁荣的市场?…许宇解读市场中的傲慢与偏见

韦嘉:每幅画都是灵魂的容器

投稿、合作以及业务咨询请发送邮件至: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 lilyli20180326 或 Lily_Lee1021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好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ArtAlpha艺术阿尔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